关于南方的苏浙战争,作为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诱因,它先于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也先于第二次直奉大战结束,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过程。1924年9月3日,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率5个师另5个旅近4万人,分两路向皖系卢永祥军占据的淞沪地区进攻:主力3个师另5个旅,沿沪宁铁路两侧钳击淞沪;另两个师守溧阳、宜兴,相机进攻长兴。9月7日,卢永祥命令第二军乘齐军主力进攻淞沪之机,向宜兴发起攻击,占领宜兴以南之蜀山、湖傌等地。齐燮元从淞沪前线调兵回援,卢军进攻受挫,两军形成对峙。吴佩孚急令鄂、豫、鲁等地调兵援齐,又令福建督军孙传芳率闽、赣联军2万余人,于9月中旬由闽攻浙。防守仙霞岭的卢军一部倒戈,孙部直入江山、衢县(今衢州)。卢见大势已去,于9月18日离开浙江赴沪,并令第二、第三军大部撤至淞沪地区固守。9月下旬,齐与各路援军全力进攻淞沪,至10月13日先后占领青浦、嘉定等地。卢永祥被迫出走日本,所部被直系收编。10月14日,齐军进占上海,战争结束。
苏浙战争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当时直奉双方正处于互有进退、势均力敌的胶着状态。因此苏浙战争中直系的全面胜利对于鼓舞直军的士气是很有帮助作用的,也意味着吴佩孚有充足的援兵可调。战争的天平那时从总体上是倾向于吴佩孚的,即使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只要吴佩孚应对得当,采取上文所说的退保津浦线,与豫、鲁、苏等地联成一体的防御方针,由于直军没有遭到大的损失,那么它就仍然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事势力,完全有能力也有机会卷土重来。可惜吴佩孚当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一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道路。不明白吴佩孚为什么要这样,以他的军事才干,应当明白何种军事战略对他最为有利。据说是因为吴佩孚极其忠义,一定要回援曹锟,体现自己的忠心不二;又有人说吴佩孚过于自大,瞧不起冯玉祥,一向没把冯玉祥放在眼里。不管哪种说法,我都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原因就在于秀才吴佩孚的书生个性——不离不弃,宁折不弯,这两条就已经决定了吴佩孚必然回师北京。